在刚刚结束的德甲焦点战中,勒沃库森与拜仁慕尼黑的强强对话以1-1的平局收场,比比分更引发热议的是荷兰中卫德利赫特再度被排除在首发阵容之外,德国天空体育赛后尖锐指出:"这场与药厂的较量再次证明,德利赫特并非图赫尔心中的常规首选。"这一现象已从赛季初的轮换策略,逐渐演变为令人担忧的战术边缘化。
战术适配性成关键矛盾
图赫尔自接手拜仁以来,始终坚持"控球+高位压迫"的体系,本赛季他更倾向于使用乌帕梅卡诺与金玟哉的搭档组合,两人兼具回追速度和出球能力的特点,完美契合其"防线前压15米"的战术要求,反观德利赫特,尽管拥有顶级的对抗成功率(本赛季德甲78%),但转身速度偏慢的短板在高位防线中屡次暴露。
数据佐证了这一选择:当德利赫特首发时,拜仁场均被对手利用身后空间形成射门3.b体育官方入口2次,而乌帕-金玟哉组合该项数据仅为1.b体育app8次,对阵勒沃库森一役,弗林蓬第34分钟的单刀机会正是源于拜仁防线前压后留下的空当,这一幕恰发生在德利赫特替补登场前的时段。
更衣室暗流涌动
据德国天空体育跟队记者托本·霍夫曼透露,德利赫特团队对球员定位愈发不满,去年夏窗曾有英超豪门报价7000万欧元求购,但球员出于对拜仁的忠诚选择留队,如今连续关键战坐冷板凳,已让经纪人开始与高层接触,拜仁体育总监弗罗因德在混合采访区回应称"所有球员都需竞争位置",但拒绝直接评价图赫尔的用人决定。
更微妙的是,拜仁名宿马特乌斯在专栏中直言:"如果连对阵勒沃库森这样的硬仗都不信任德利赫特,那么冬窗分道扬镳或许是双赢选择。"此言引发球迷两极反应——部分支持者认为图赫尔需为固执付出代价,另一派则强调教练有权根据战术需求选人。
数据对比下的残酷现实
深入分析本赛季德利赫特与主要竞争对手的表现差异(截至发稿前):
球员 | 首发次数 | 场均拦截 | 长传成功率 | 对抗成功率 |
---|---|---|---|---|
德利赫特 | 9 | 1 | 68% | 78% |
乌帕梅卡诺 | 15 | 8 | 72% | 81% |
金玟哉 | 14 | 3 | 85% | 83% |
尽管德利赫特在拦截数据上略占优势,但金玟哉的传球稳定性与乌帕的机动性显然更受图赫尔青睐,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当拜仁控球率超过65%时,德利赫特的出场时间骤降至38%,这进一步印证了战术兼容性问题。
历史重演?范加尔往事警示
这一幕不禁让人联想到2009年的范加尔时代,当时正值当打之年的卢西奥因"不符合传控要求"被低价抛售至国米,结果巴西人当赛季便随蓝黑军团夺得三冠王,如今德利赫特的处境与之惊人相似——24岁的黄金年龄、已被验证的顶级实力,却因体系冲突逐渐迷失。
前拜仁助教赫尔曼·格兰德在接受采访时警告:"强行改变德利赫特的踢法如同让毕加索改画抽象派,损失的可能是一位未来十年的后防领袖。"不过也有声音指出,现代足球对中卫的要求早已从"纯防守"转向"攻防枢纽",阿贾克斯时期的德利赫特曾展现过出色的后场组织能力,但近两年这方面进步停滞。
冬窗连锁反应
随着冬窗临近,转会传闻开始发酵,曼联、切尔西均派出球探考察德利赫特表现,而皇马也将他视为阿拉巴长期伤停的备选方案,拜仁方面态度暧昧,既未关闭出售大门,也拒绝主动推销。《图片报》透露,俱乐部内部评估认为,若无法确保主力位置,德利赫特可能在明夏主动寻求离队。
值得玩味的是,图赫尔在赛后发布会上被问及此事时,以"今天只讨论比赛"为由回避,但随后补充:"每个球员都要用训练表现说话。"这种模糊表态被解读为尚未完全放弃荷兰人,但需要其主动适应战术变革。
球迷分裂与未来走向
在社交媒体发起的投票中,超过12万拜仁球迷参与了对德利赫特定位的讨论,结果显示:
- 47%认为"应出售换取资金引进更适合的球员"
- 39%选择"必须留下并给予更多机会"
- 14%表示"取决于欧冠淘汰赛表现"
这种分歧反映了问题的复杂性,德利赫特上赛季欧冠淘汰赛对阵巴黎时的神勇表现仍被铭记;图赫尔带队杀入欧冠四强的成绩又让管理层难以质疑其用人逻辑。
随着12月密集赛程的到来,德甲冠军之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对于拜仁而言,如何平衡短期战绩与长期建队规划,如何处理德利赫特这类"高价值替补"的定位,将直接关系到俱乐部未来三年的竞技蓝图,而对于球员本人,是坚守竞争还是寻求新挑战,或许需要在这个冬天作出职业生涯的又一次关键抉择。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