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b体育天光微熹,北京海淀区一家击剑训练馆内已响起金属碰撞的清脆声响,一位白发苍苍的身影身着雪白击剑服,手持重剑,步伐稳健地向前突刺,收势,转身,呼吸匀长——若不是摘下护具后露出布满皱纹却目光如炬的脸,很难想象这位剑手已年逾古稀。
他叫李振华,今年整七十岁,退休前是机械工程师,如今却以“职业击剑运动员”的身份活跃在赛场上,2023年,他拿下全国老年击剑锦标赛重剑组季军;2024年,他站上亚洲元老击剑锦标赛的领奖台,而如今,他正朝着一个更宏大的目标进发:参加2025年世界击剑锦标赛元老组赛事。
“年龄只是数字,我的身体和意志还在巅峰期。”李振华擦拭着剑柄笑道,他的训练计划让许多年轻人咋舌:每周五天,每天三小时高强度技术训练,辅以核心力量练习和反应速度训练,教练张威评价:“他的战术执行力甚至超过部分青年队员,尤其是防守反击的时机把握,堪称教科书级别。”
李振华与击剑的缘分始于六十岁,那年女儿送他一张击剑体验券作为生日礼物,本是玩笑之举,却点燃了b体育官网他心底的火种。“第一次握剑,我就被那种优雅与力量并存的魅力征服了。”从基础步法到复杂攻防,他用了整整三年时间打磨技术,2018年,65岁的他首次参加全国性赛事,虽止步小组赛,却坚定了“要站上国际舞台”的决心。
击剑运动对老年群体的益处正得到科学验证,据国家体育总局2024年发布的《中老年体育参与白皮书》,持剑类运动能显著提升心肺功能、增强骨骼密度,并通过快速决策训练延缓大脑衰老,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教授刘婷指出:“击剑需要瞬间判断与多关节协调,是极佳的综合性抗衰老锻炼。”
但逐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22年,李振华在训练中腓骨骨折,医生建议他放弃高强度运动,然而术后三个月,他竟拄着拐杖回到场馆“观摩战术”。“不能练腿就练手上动作,身体可以老,技术不能生锈。”这种执着感染了许多人,年轻队员王梓涵说:“看到李爷爷汗湿重衫还加练步伐,我们谁还好意思喊累?”
他的备战进入关键阶段,技术层面,他针对性强化连续进攻能力;体能方面,则通过游泳和自行车提升耐力,最特别的训练是戴着老花镜在弱光环境下练习——这是为适应国际赛事可能出现的灯光环境。“世锦赛赛场没有年龄特权,我必须比年轻人准备得更充分。”
他的故事正带动银发击剑热潮,北京、上海等地击剑俱乐部近年老年学员数量增长200%,其中女性参与者占比超四成,68岁的退休教师陈美玲受李振华鼓舞加入训练,她说:“他让我们看到,七十岁不是人生的尾声,而是新可能的开始。”
国际击剑联合会数据显示,元老组世锦赛参赛者年龄上限持续刷新,2024年赛事甚至出现八十六岁的法国选手,中国击剑协会秘书长王键表示:“体育精神永不衰老,我们正在推动老年击剑分级赛事体系,让更多‘李振华’拥有绽放的舞台。”
夕阳余晖洒进训练馆,李振华仍在反复练习弓步冲刺,剑尖划过空气的嘶鸣声里,他仿佛仍是那个十六岁少年。“有人问我能坚持到什么时候?”他收剑入鞘,眼角笑纹如剑痕般深刻,“或许等到捧起世锦赛奖杯的那天,或许等到一百岁——毕竟我的下一个目标,是挑战百岁组别冠军呢。”
剑道尽头,世界锦标赛的旗帜正在风中猎猎作响。